传闻已久的长安汽车重组哈飞、昌河一事,已经水落石出。上周末,许多媒体都接到长安汽车和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邀请函,通知大家,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于1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重大项目重组签字仪式”。
据了解,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在10日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协议,把中航汽车的资产并入长安汽车,双方共同持有长安汽车的股份。
届时中航汽车旗下的哈飞、昌河汽车、东安动力将并入长安汽车。今年3月底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在重庆亲口对我讲,长安汽车将重组哈飞和昌河。据说这是国资委领导的意见,也是兵装和中航工业两家央企负责人的共识。
长安汽车成功重组哈飞、昌河,成为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规模的一起并购案,也是今年年初《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》出台后,国内汽车产业的第二起重组案。同时,也是国内起央企之间的汽车业务兼并重组。
军工汽车板块大规模重组
军工企业搞汽车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。当时军工企业普遍军品任务不足,要开展军转民。当时搞什么的都有,什么洗衣机、摩托车等等。兵器工业和航空工业有机械加工的优势,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转产汽车发动机也有一定基础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国家对小轿车的生产实行严格限制,军工企业要想上汽车,只能搞微型汽车,也就是面包车。于是就有了长安、松花江、昌河、汉中微面,再加上天津、一汽等民用企业,在中国产生了一个全球的微型汽车行业。
2001年国内销售各类微型汽车60万多辆,中航二集团下属的哈飞和昌河销售了27万多辆,市场占有率为43%。兵装集团下属的长安汽车有20多万辆,军工企业在微车行业占了统治地位。
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,军工企业进入了轿车和客车行业,长安汽车先后和日本铃木和美国福特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轿车,昌河也和铃木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轿车。哈飞虽然没有合资,但是也进军轿车领域。
过去几年,长安汽车抓住机遇,实现了快速发展,而哈飞、昌河则步履蹒跚,发展缓慢。2003年,两家的汽车销量达到30多万辆,占当年全国汽车销量的十分之一。2008年,两家还是30多万辆。
前几年,中航二集团曾经试图重组汽车业务,把东安、哈飞和昌河捏在一起,可是效果不佳。两家整车厂不仅产销下降,而且双双出现亏损。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,2008年长安和哈飞分别销售了861377辆和223802辆汽车,名列当年中国汽车销量第四名和第九名。而昌河当年的销量还不到11万辆。
长安进入汽车阵营